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全面掌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与基础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国际视野、 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具备良好的汉英双语和一定的第二外语能力,具备跨语言文化沟通理解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系统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与基础理论学习、创新实践能力训练和综合素养提升,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在国内外从事国际中文教育以及语言文字、国际交流等相关工作。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要求

1.教育情怀 

(1)热爱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2)秉持学生中心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能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有志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师德规范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规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坚持文化自信,具有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熟悉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施教。 

3.专业素养 

(1)深刻理解国际中文教育的内涵,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知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2)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善于发现和解决国际中文教育相关领域的新问题;

(3)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运用学科知识对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切实的解决方案;

(4)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能够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国际中文教学和开展科学研究。 

4.教学能力 

(1)具有全面扎实的语言文字基本功和较强的国际中文教学能力;

(2)能够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基本原理,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3)具有较高的第一外语(英语)和一定的第二外语水平,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开展跨文化教学。 

5.班级指导 

(1)树立德育为先理念,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作用,关爱学生,情系育人;

(2)掌握班级管理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

(3)掌握基本的学生心理辅导技能,能够有效处理文化冲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6.综合育人 

(1)理解学科育人的价值,掌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蕴含的丰富人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掌握学科育人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2)理解文化育人的作用,掌握通过班级、校园文化建设育人的原理和策略,能够参与或组织主题活动等。

 7.沟通协作 

(1)具有较强的沟通协作意识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语言文化沟通理解能力。 

8.学习精神 

(1)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需求;

(2)具有反思精神,善于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学分要求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总学时数为2496(除实践类课程),总学分数为156,其中专业必修课中的学位课程为69学分。

四、办学特色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强化“双(多)语”“双(多)文化”教学,课程设置新颖实用,除必修的公共课外,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外语能力课(包括英语(第一外语)、日语/韩国语(第二外语选修)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约占全部课程和学分的40%)、计算机应用技术(如计算机教辅技术、课件制作、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四个课程板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具有扎实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知识和中外语言文化知识,达到专业外语水平,具有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国际中文教学、管理及其他涉外工作。

学院依托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师资力量雄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领域的海内外知名专家直接参与本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学院积极鼓励和指导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为其创造条件赴海外实习和交流访问。学院出台政策鼓励和指导本科生考研,录取率居全校各学院前列。学院实行全员本科新生导师制,全方位指导本科生健康成长、科学成才。

学院依托国际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在本科教育上充分发挥中(中国学生)外(国际学生)互动、研(研究生)本(本科生)互动、师(教师)生(中国学生)互动的优势,促进本科生和国际学生、研究生、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构建多语多文化培养氛围。学院的千余名国际学生和多个层次的国际学生教学班,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提供便利条件。这种中外互动、研本互动的办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就业和进一步深造也创造了广阔空间。学院每年组织的“暑期海外研修”和“海外汉语教学实习”深受广大本科生欢迎,业已成为中国学生赴海外短期交流的品牌项目。学院本科生在历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技能大赛”等竞赛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